昨日核心聚焦RDA,其前排今日依旧坚挺,足见市场对它的热捧,不过,今日我们将视角切换至光伏领域。在能源转型浪潮下,光伏产业机遇无限,当下行业内卷加剧,部分企业陷入低价竞争、产能盲目扩张的怪圈。若想突破,需跳出内卷,转向技术深耕,走差异化路线,拓展“光伏 +” 多元场景,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背后逻辑值得深挖。
光伏行业面临两大核心矛盾:企业竞争激烈、内卷严重,自律效果差,使市场价格处于低位;地方政府兜底行为严重,导致市场化出清困难。因此,反内卷成为行业重点。
2024 年年中提出反内卷精神后,10月光伏行业协会召开上下游多次座谈会,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达成共识,出台 0.68 元/瓦的最低投标指导价,呼吁企业依法合规参与市场竞争,避免低于成本价销售。同时,企业自发组织行业自律联盟,约束开工率和产出。但从 2024 年底至今,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行业快速出清需更有力的供给侧政策支持。
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提出“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7月3日工信部召开座谈会落实细则,政策力度超预期。
硅料环节成为政策首要抓手:因能耗高、集中度强(CR3占60%+),头部企业拟通过收储并购整合中小产能。
产能置换与能耗管控:2025年工信部新规要求新增硅料产能电耗≤53kWh/kg(现行57),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信义)计划减产30%以匹配需求,历史经验显示减产可推动价格从10元/㎡修复至12元/㎡。
政策介入深度:2016 年依赖市场自发调节,政策以补贴退坡、规划引导等间接手段为主;当前政策直接干预产能出清节奏与主体留存,从中央到地方多部门协同介入价格管控、收储方案等细节,计划经济手段与市场机制形成碰撞。
协会角色权重:当前行业协会成为关键纽带,牵头成本定价、收储协调等自律动作,在政策与企业间搭建桥梁,这一角色在2016 年调整中并不突出。
利益博弈复杂度:2016年矛盾集中于企业间竞争,当前则涉及地方政府财政(税收、就业)、国际产能转移风险、技术路线争议等多维度博弈,政策协调难度显著提升。
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硅料产能达257万吨,而实际需求仅100万吨出头,产能利用率不足40%。硅料价格自2023年起持续下跌,致密料价格从年初的65元/kg跌至39.5元/kg,跌幅近40%,企业普遍陷入现金流亏损状态。组件价格同样承压,单晶PERC组件均价跌至0.65元/W,接近现金成本线,部分企业为去库存甚至以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业库存超40万吨(约2个月需求),头部企业通过停产/收储加速去化,预计2026年供需平衡。
价格信号:致密料价从2025年6月低点31.9元/kg回升至40元/kg。
各环节开工率触底: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开工率分别降至40%/50%/60%/50%,二三线厂商因现金亏损(如硅料完全成本5万+,现价4万)被动退出。
头部企业现金成本3万+/吨,完全成本5万+/吨,现价接近现金成本,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
硅片跟涨:N型182硅片从0.88元/片提至1元/片(涨幅13%),传导机制顺畅。
2025年Q1组件价跌至0.8元/W(接近现金成本),龙头(隆基、晶科)通过减产挺价,预计2025H2随库存去化回升至0.9-1.0元/W。
2025年装机290GW(136号文抢装后企稳),风光大基地+绿电直连政策保障需求。
储能配套: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后独立储能装机仍达130-140GWh(+30%),推动光储一体化需求。
中东/印度:沙特/阿联酋/印度合计规划超100GW项目,中东2025年装机28GW(+87%)。
美国:ITC补贴退坡前抢装,2025年装机50GW(+10%),东南亚关税倒逼本土产能落地。
1、核心公司层面头部企业:隆基、晶科、通威等龙头凭借技术、成本与规模优势领跑去产能。隆基 BC 组件功率达 670W,转换效率 24.8%;晶科 TOPCon 电池效率突破 26.5%,2025 年目标 26.7%-27%;通威多晶硅料成本低于行业平均。光伏玻璃领域,信义光能、福莱特占超 50% 份额,通过窑炉冷修降本,稳固行业地位。
中小企业:技术落后、成本高企导致生存艰难。部分组件企业转换效率比头部低 5%、成本高 10%,2025 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不足 40%;光伏玻璃二线企业持续亏损,部分停产,行业洗牌加速,大量企业将退出市场。
技术创新型企业:爱旭 ABC 组件效率 24.6%,功率超主流 TOPCon 6%-10%,中标多笔大额订单;华晟等在 HJT/BC 技术上突破扩产。光伏玻璃企业中,掌握超高透、薄玻璃技术者(如透光率提升 3%)竞争力凸显,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组件:隆基绿能(BC技术)、晶科能源(TOPCon龙头)、天合光能(渠道优势)。
新技术:爱旭股份(ABC电池)、博迁新材(铜浆)、帝科股份(银浆替代品)。
光伏业务为核心增长极:布局大尺寸高效异质结电池及异质结、TOPCON、PERC 等组件,覆盖多元市场需求;依托张忠卫博士团队的技术引领与多项专利壁垒,保障产品竞争力;子公司与中广核签订的 10.43 亿元订单,将显著提振当前及后续业绩。
**新材:主营功能性硅烷产品,在光伏领域应用广泛:三氯氢硅用于多晶硅制造,偶联剂提升 EVA/POE 胶膜寿命及光伏组件密封、灌封效果。
年产 2.3 万吨特种有机硅材料项目中,气凝胶及相关产品已投产,丰富光伏材料布局。
陶氏化学关闭 14.5 万吨 DMC 产能引发行业供给变化,公司硅烷偶联剂同时适配半导体等领域,多场景需求为光伏业务提供支撑。
以上只是个人交易复盘总结思考,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一切要结合盘面而动,文章内容属于个人思考与记录,作为记录本人对市场的理解,仅作个人分享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据此买卖,盈亏自负!
Copyright © 2024 尊龙凯时半导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70359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