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一粒灰,落到我们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光伏产业已处于最惨烈的洗牌阶段,今年下半年更是生死竞速。商场就是战场,残酷激烈;鲜有温情脉脉,往往你死我活。
光伏上市企业2024年已“优化”减员超150000人;已有超过150家知名企业破产;很多光伏企业已从亏现金转到完全“失血”状态;光伏与储能行业累计负债超过65000亿元;上半年光伏上市企业继续大面积亏损,17家光伏企业预计亏损超147至173亿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最惨痛的,是怕倒在产业回暖的黎明之前。
【1】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于现金成本,短暂上涨后,下半年价格走势不容乐观。去年三季度,光伏产业链价格加速下滑,硅料36元/kg,硅片0.98元/片,电池0.265元/瓦,组件跌到0.62元/瓦,玻璃11元/平方米,产业链价格全面跌破现金成本,引发各环节不少产能纷纷关停,部分环节开工率迅速跌到30%。而在两份政策文件影响下,光伏价格经历了一波上涨行情,但整体涨价周期并不长。五一节假后,光伏组件价格下调正式落地,由于抢装潮基本结束,采购需求减少,上周统计范围内约11家企业启动降价,下调0.01-0.06元/W不等。今年下半年,伴随政策“红利”消失,装机量很可能面临极速下滑,组件价格或将从0.8元/W腰斩至0.5-0.6元/W区间,这种剧烈波动将给一些企业带来巨大经营风险,到时必将又是一轮惨烈洗牌,很多企业会在下半年出局。如何回暖?硅料至少需要恢复至55元/kg以上、M10硅片1.55元以上、电池0.39以上、组件0.8以上,相关企业才有希望通过长时间的经营逐步回收投资成本。
【2】去年10大光伏企业亏掉520多亿,产业大面积亏损,毛利率同比下滑企业占比达73%。2025上半年17家光伏企业预告亏损147至173亿元。2024年在138家光伏上市公司企业中,出现亏损的企业为56家,占比40%。15家企业年度亏损分别超10亿元;包括TCL中环、隆基、通威、晶澳、天合、爱旭、大全等亏损额最大的10家光伏巨头合计亏损超过530亿。此外,138家光伏上市企业中,毛利率同比下滑的企业达101家,占比73%;17家企业毛利率为负值。虽然大家对2025年上半年的整体经营表现仍抱有很大期待,但从财报看,业绩依然高度承压。根据财报预告,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分化明显:17家上市公司中仅5家盈利,硅料企业亏损加剧,电池组件龙头减亏显著;17家光伏企业累计亏损147至173亿元。下表为A股部分光伏企业2025年上半年主要业绩表现:
【3】光伏上市企业2024年已“优化”减员超150000人;进入2025年后,更多裁员与离职的消息在行业传来,未来一段时间,今年更多人会离开光伏。产业下行周期,很多光伏企业不得不“人员优化”。黑鹰统计发现,在138家上市企业中,2024年总计减员超150000人,包括隆基、晶科、天合、晶澳、东方日升、爱旭、阿特斯、TCL中环、均达股份等减员规模前十的企业“优化”员工超过12万人,占总规模的80%以上。2025年光伏的行情不可能有明显“反转”,更多人会离开光伏行业。
【4】2024年以来已有超150家光伏企业破产清算,其中2024年超100家,2025年上半年超过50家,5月25日至6月25日仅1个月就有18家光伏企业破产。此轮大洗牌,政策调整,以及行业“自律”大背景下,很多中小企业生存艰难,而且很难在2025年的竞争变局下继续支撑。2024年以来,已有超过超150家知名企业破产,这里可以列出很长的名单,比如江苏阳光、爱康、聆达股份、首航高科、东旭光电、银星能源、腾辉光伏等等。2025年上半年超过50家,5月25日至6月25日仅1个月就有18家光伏企业破产。天眼查显示,已有23万家与光伏有关的企业显示异常,包括注销、清算、停业、解散等。可以预期,2025年,大量中小企业将在淘汰赛中离场或消亡。
【5】很多光伏企业已从亏现金转到完全“失血”状态。光伏这次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远超过以前三次洗牌。从138家光伏上市企业去年财报来看,已有超70%上市企业资金净值为“负”;所有光伏企业的整体负债突破3万亿。很多企业现金流早已枯竭,处于破产边缘,很难熬过2025。李振国年初分析:“我不认为现在的价格短期反转情况,就是行业整体好转不同了,其实都是一种修复。大家从亏现金转到了完全失血状态,有些企业以为只要跑的快,就能让别人退出,但企业在失血状态下跑,失血越多。这次的行业整合,我觉得恐怕还得有企业,甚至包括比较靠前的企业,最后无法经营退出,才能结束。”
【6】负债率增加,光伏和储能总负债超65000亿。产业极寒之下,企业间的竞争必将是综合性的:特别除了比拼技术实力外,还要比拼企业的资本实力。如今,储能+光伏到底有多少负债?答案是超过65000亿元。截止2025年3月末,121家A股光伏上市企业总负债规模合计达2.02万亿元,约同比增长了8.36%,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3.24%,同比增长2.65个百分点。若加上港股美股上市企业、光伏非上市企业、正在排队IPO的企业,以及大量跨界上市与非上市企业,光伏产业的整体负债已突破30000亿。其中,在121家光伏上市企业中,37家企业总负债规模在100亿元以上,11家企业总负债规模超500亿元,3家企业总负债超千亿。而截止2025年3月末,有26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11家企业超过80%,4家企业超过100%(资不抵债),依次为*ST嘉寓、*ST聆达、*ST金刚、*ST天龙。
【7】大规模市场化并购重组不太可能在2025年出现,而国资接盘也未必利于行业整合出清。地方国资入场已不是个例,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共有13家光伏企业被地方国资收购。过往一年出现了一些并购重组,但基本以国有资本为主导,比如,4月中旬,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衢州工控将实现对一道新能控股。在当前困境下,产业各方,特别是部分当地政府也希望龙头企业可以来接手二三线企业并极力撮合,但龙头企业自身火烧眉毛,收购意愿并不足;这种情况在2025年的竞争变局下,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就曾公开表示,暂无收购资产的清晰计划,公司尚未看到明显机会。钟宝申认为,现阶段可供收购的资产通常债务负担较高,如收购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债务负担,且标的所具备的产能也不是公司所需要的。
【8】注意,Topcon产能突飞猛进,很大一部分投资可能来不及收回成本,部分相关项目和企业压力非常大。TOPCon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中,资本的狂热与投资泡沫问题已加速浮现,部分产能产品高度同质化;其产品的价格已经历了从高点至低点的急剧下滑。Topcon替代Perc原本是一场积极的技术革命,可坏就坏在大家对技术价值判断的一致性太高,投资热情太大,技术从1%到100%的普及太快,2023年初其普及率刚刚突破15%,到了2024年三季度普及率就达到了80%以上,2023——2024年两年期间全市场形成的Topcon有效产能700GW,包含建设中的产能超过1300GW,远远超过全球需求。
此处引用行业观察者张治雨的分析:在2023年Topcon投资热情高涨的时候,1GW产能的设备采购价格高达1.7亿元,但是当潮水退去,设备商设备积压,全新设备1GW价格滑落至8000万元左右,而部分厂家不愿继续投资甩卖全新未使用的二手设备1GW的价格甚至能低至5000万元,那些2023年重金入场的以1.7亿元购买设备的厂家,哪怕经历两年折旧以后如今报表上躺着的资产剩余价值仍旧高达1.36亿元。Topcon电池片设备产能的市场价格和报表余值的如此偏差是资产幻觉的一个典型实例,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下Topcon电池片产能缺乏盈利能力甚至有亏损,投资商购买资产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赔钱,按照Topcon的盈利能力以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测算,5000万元/GW的价格已然是高价。杠杆的存在更进一步加剧问题的严峻性,如果1.7亿元全部是资本金投入,那么纵使设备价格短时间内滑落至5000万元,公司净资产至少仍是正数。但倘若2023年投资狂热期大家是以高杠杆的方式进场,比如1.7亿投资仅有5000万资本金,其他是银行借款、供应商欠款,那么此时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会轻松使产能投资方净资产归零,出现资不抵债。
【9】产能出清依然煎熬漫长,死道友不死贫道。如今光伏主产业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分别达到1447GW、1160GW、1193GW、1428GW。一线GW需求,相当于10 几个人抢5碗饭,还得把碗也啃了才能饱腹。 更狠的是政策“后遗症”。取消保量保价后,光伏电站的IRR(内部收益率)跌穿8%的生死线%的新项目直接成了赔本买卖。综合看,地方保护、国资收编,叠加新年以来不少产能还在加码。可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多方要素和利益胶着之下的产能出清,必然是各路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较量。
【10】“三角债”问题凸显,在光伏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压力更大,长期被“拖欠”的企业更难熬。对于企业而言,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风险的控制决不能掉以轻心。黑鹰梳理数据发现,由于供应链博弈以及多种要素交织,2024年以来光伏企业的资金压力及风险控制并不乐观。其中很明显的一个变量就是,光伏三角债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企业。2024财年,光伏上市企业整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应付账款及应付票均有大幅增长。需要注意的是,光伏企业“应付账款及票据”无论是规模还是涨幅都要高于同期应收账款数据,这或许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将资金压力及风险转移到了中小供应商的身上。众所周知,上市企业在所属行业/细分领域中都算是行业的佼佼者,如果上市企业压力尚且如此,众多非上市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及风险又会有多大呢?光伏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正在无声中凋零,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来过。在这一轮光伏洗牌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实际上是沉默的大多数,是真正为龙头企业间竞争买单的人。光伏内卷,首先就是卷他们,有些企业甚至没来得及发出一丁点声音,就已经倒下。
Copyright © 2024 尊龙凯时半导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70359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