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2025年以来,光伏制造端产能进入深度调整期。在市场和政策倒逼企业控产控价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开始出现小幅回升,企业业绩有望逐渐回暖。
光伏产业链呈现“上游资源与技术卡位、中游效率与成本博弈、下游场景与运维增值”的三层驱动逻辑。当前中国主导全球硅料、硅片、组件制造(份额超80%),但设备与材料环节仍需突破海外垄断;技术迭代加速(TOPCon/HJT量产、钙钛矿中试)推动成本持续下探,而分布式与储能融合正成为打开增量空间的关键路径,最终推动光伏从“政策依赖”转向“平价普惠”的绿色能源基石。
光伏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光伏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具体政策如下:
从国内来看,我国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电池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88666万千瓦,同比增长45.2%。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96050万千瓦。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电池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光伏发电量8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光伏发电量将超过9000亿千瓦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多晶硅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多晶硅产量约为182万吨,同比增长23.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由于多晶硅市场产能调整的影响,2025年产量将达190万吨。
光伏硅片,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一环。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太阳能硅片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硅片产量达到753GW,同比增长12.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将超过800GW。
中国在光伏行业领先全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光伏电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电池市场出货量规模已达563.2GW。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光伏电池出货量约为645.4GW。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组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产量达到588GW,同比增长13.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将达到619GW。
光伏行业整体受益于技术迭代加速与全球化产能布局,头部企业凭借垂直整合与差异化创新巩固优势;政策驱动下N型技术渗透与储能协同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但面临产能过剩、贸易壁垒及原材料波动等挑战,未来三年破局关键将取决于前沿技术商业化、低碳制造认证及新兴市场本土化服务能力。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能源业务及新材料业务。主营业务涵盖变压器、电线电缆等电气机械研发生产,以及光伏、风能等新能源项目设计与建设,布局板块包括新能源、沪股通等。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3.83亿元,同比下降0.76%;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19.76%。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光伏组件、硅片及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晶科能源的主要产品是硅片及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43亿,同比下降40.03%;归母净利润亏损13.9亿元。2024年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片,营收分别占整体的96.33%、2.62%。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通威股份的主要产品是饲料、食品及相关业务、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务、高纯晶硅、化工及相关业务、光伏电力。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下降18.58%;归母净利润亏损25.93亿元。2024年主营产品包括光伏业务、农牧业务,营收分别占整体的65.00%、34.50%。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单晶硅棒和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开发运营。隆基绿能的主要产品是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单晶电池片、单晶组件、建筑光伏一体化、碱性水电解槽制氢设备。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6.52亿元,同比下降22.76%;归母净利润亏损14.36亿元。2024年主营产品包括组件及电池、硅片及硅棒、电站业务,营收分别占整体的80.32%、9.94%、7.68%。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天合光能的主要产品是光伏组件、系统产品、电站业务、发电业务及运维、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3.35亿元,同比下降21.48%;归母净利润亏损13.2亿元。2024年主营产品包括光伏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储能业务,营收分别占整体的69.39%、23.43%、2.91%。
钙钛矿叠层电池与智能化制造推动产业价值跃升。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通过全光谱吸收设计,将组件理论效率提升至传统技术的1.5倍,破解晶硅电池29.4%的效率极限;AI驱动的智能工厂实现电池片缺陷毫秒级识别,良品率提升显著。技术迭代推动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性能溢价”竞争,为光伏成为主力能源奠定物理基础。
“光伏+”跨域协同开辟增量市场。近海漂浮式光伏平台突破抗腐蚀技术瓶颈,实现咸水环境25年稳定发电;农光互补系统通过光谱调控模块,在发电同时提升中药材品质;数据中心光储直柔系统削峰填谷,降低算力中心碳排放。场景创新推动行业从单一发电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绿色制造与闭环回收攻克资源桎梏。颗粒硅工艺将硅料电耗压缩至传统方法的60%,副产物四氯化硅100%循环利用;退役组件酸溶-萃取技术实现银、硅等高值材料95%回收。全链条协同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半导体级原材料供应安全。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产业科技创新深度研究分析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Copyright © 2024 尊龙凯时半导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7035965号